家長1:我的小孩念小五,這學期一直換老師。換到第三位老師時,孩子們都很喜歡他教學的方式。但是,沒多久學校又換了第四位老師。孩子們比較不喜歡這位新的老師,導致我的小孩和他同學們,都用盡心思和這位老師擺臉色和作對。孩子上學的力氣都花在這方面,也不肯好好學習了。要如何和孩子談呢?
友堂:家長首先應該瞭解實際狀況,學校為什麼會做這個決定?以及過程中,學校是否有讓孩子充分瞭解?對於孩子們而言,瞭解整件事情的過程很重要,不能只單純認為大人的事情,大人決定就好,都不讓小孩瞭解或參與。小孩私底下的揣測或聽說,容易往惡意去想,不了解、不能接受又無能為力的感覺,會造成小孩強烈的情緒。
家長1:我們問過學校,學校的理由是,因為第三位老師功課出得比較少,和校方理念不合,所以換人。但才學期中,學校就把老師換了,很多家長都很意外;我們也有向學校反應,希望以後如果要換老師,可以等學期告一個段落再換,以免小孩一直要適應各種新老師,學習無法進入軌道。但是孩子最近這些行為,我們也對第四位老師很抱歉。畢竟這位老師也沒有什麼特別不適任的情形,卻一進這個班就被孩子們排斥。
友堂:可以試著瞭解孩子這些行為的動機,並且協助他理解整個狀況。
家長1:小孩比較不喜歡第四位老師的原因,是覺得新老師給的功課比較多,壓力比較大。又聽說第三位老師是受到隔壁班老師排擠,被迫離開學校的(和學校的說法不太一樣)。小孩就一直很生氣,覺得明明那麼好的老師會被排擠出去,學校沒有幫忙留下來,都不在乎學生的反應和需求;因此一直擺臉色給新老師看。當然孩子還小,也不會有什麼太誇張的越軌行為,但是一直消極不合作,讓老師上起課來很困難,我們家長夾在中間也很為難。
友堂:所以,先讓孩子正確地瞭解整件事情,鼓勵孩子說出真正生氣的點是什麼,這對於和孩子溝通很重要。先讓孩子瞭解:換老師這件事情,其實新老師是無辜的,因為他只是接手這個任務,並沒有參與學校的決策,不能代表校方。對於孩子所氣憤的學校,家長最好也能促成學校直接向孩子們說明,以及請學校針對不斷換老師的狀況,和孩子們道歉。畢竟,那麼密集頻繁地一直換老師,孩子真的是很難適應,也難免有比較大的情緒。
家長1:不過,學校的想法不可能一下子改變,也不可能把原來的老師找回來。那如何讓孩子能適應現在的狀況?他對於新老師的功課量也有抱怨。
友堂:的確,有時候大環境不能盡如人意,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。這樣的情況之下,最重要的是「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決」。孩子在學校不如意時,很多爸媽會急著想幫孩子處理事情或者換環境;但是,其實孩子有時候只要一個方向、一個提醒,讓孩子自己學會去思考、分析事情的道理和行為背後的價值。
所以我建議,家長應該多聽孩子怎麼說,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。其實,對於很多人來說,尋求一個出口,就是一個很好的調適自己的方法。有時週遭的人,例如爸爸媽媽,雖然沒有辦法真正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,但只要站在孩子那方,讓孩子有個宣洩的出口,體貼孩子的心情,其實事情就不會變嚴重,也不會卡在孩子的心頭。
再和孩子分析一下,不同的老師本來就會有不同功課量的要求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是超量,那爸媽自然會找老師溝通;但如果只是因為和之前的老師不同,就和這位老師過不去,這樣做好嗎?
當孩子能夠放下情緒後,可以讓孩子再進一步思考:這件事情,我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也許自己不喜歡這個老師的風格,更不喜歡學校的態度;但是,我們是否有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讓那位老師不開心?而讓老師不開心的過程,自己會得到快樂嗎?
當孩子有了父母的支持,通常就會覺得自己現在的行為其實沒有什麼幫助,也得不到快樂;自然就會選擇比較正確的方式去面對了。
家長2:我家小孩念小一,老師很嚴格。只要數學考卷數字沒有寫得好看,都會當作答錯扣分;國字也是寫得不夠漂亮就會被扣很多分數。我很擔心孩子的學習興趣會被打擊。
友堂:媽媽本身有試圖和老師溝通過這個問題嗎?
家長2:我在學校幾乎要和老師吵起來了,老師還是很堅持自己的原則。他提出來唯一的替代方案,就是要家長簽一張同意書,同意老師不需要管小孩作業的對錯,之後就都算滿分。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也不是太好。
友堂:那孩子因為字沒寫好看,除了分數比較少,或者被算成寫錯,老師會有其他的處罰嗎?
家長2:老師沒有其他處罰,也不會打罵,最多就是得不到獎勵卡。但是我真的不瞭解,為什麼要那麼注重細節,對那麼小的孩子要求這麼完美,這樣孩子學習會有很多挫折。
友堂:那孩子的反應呢?他對於上學和學習有開始排斥嗎?
家長2:我的小孩似乎沒有很在意分數,或者是有沒有得到獎勵卡。只是,我一直在想,我們應該讓小孩接受這樣的標準嗎?是不是應該轉校或轉學?但是又怕新環境也沒有比較好。
友堂:首先,你的孩子真的很厲害,才小一而已,就能夠不輕易被挫折;這點媽媽要先鼓勵和讚美他,學會不被別人的標準左右態度,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。然後,可以再更具體地向孩子解釋:「老師有一種標準,媽媽並不同意,也有很多人不同意。當然,也是有一些人同意老師的標準,否則老師不會用這樣的標準。不同的人,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標準,不應該要求每個人標準都一樣。老師只是標準比較高,希望你們好還能夠更好。既然老師沒有處罰,媽媽也支持你,那你就照你自己的能力完成這些作業和題目,朝更進步的方向慢慢努力,我相信就會學得很好。」
家長2:那學校那邊怎麼辦呢?
友堂:既然孩子在老師這樣的標準下沒有特殊的困擾,媽媽也不需要在這方面特別憂慮。如果願意,媽媽可以試著照顧一下老師的感受,對老師說:「不好意思,之前和老師有些不同想法,有些爭執。我回去想了一想,覺得老師這樣也是讓孩子努力進步,我們家長也應該多協助孩子努力看看,之前的事請不要放在心上。」一方面有個比較圓融的轉圜,不要讓這件事情造成老師和小孩的壓力;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好的示範,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寬容、接受和自己不同的另一種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