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

迎12年國教/國中模擬會考 43600人報名



〔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/新北報導〕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,國三學生必須參加作為學力檢定機制的「國中教育會考」,教育部今年三月卅日、卅一日,將在新北市、台北市、基隆市及彰化縣試辦模擬會考,全國試務由國立板橋高中主辦,市長朱立倫昨天在市政會議要求教育局做好準備,鼓勵所有國三學生參加,以精確新北市的母體樣本。

事實上,模擬會考報名作業已在今年一月十一日完成,不強制參加且免收報名費,總計四縣市國中應屆畢業生共九萬七千三百七十一人,報名會考的有八萬九千兩百七十一人,總報考率九十一.六八%,區域報考率最高的是基隆四千六百八十五人(九十九.三二%)、彰化一萬五千七百卅五人(九十六.八五%)、新北四萬三千六百人(九十四.七四%)、台北兩萬五千兩百五十一人(八十三.一%)。
 
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,模擬會考的題型接近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比照正式的考試,各校考生統一分配考場,今年屬試辦性質,考試成績不列入各項入學管道使用,考生可將本次測驗作為基測前的模擬;考試科目分為國、英、數、社會、自然及寫作測驗,除了寫作測驗分為六個級等,其他五科分精熟、基礎、待改進三個等級。

不過,有學校反映,學生報考意願普遍不高,倒是家長認為多考一次、多一次練習,希望孩子參加。

有校長則擔心會考會干擾到學生準備基測的進度,且會考題型比基測難,萬一成績不理想,可能影響學生準備基測考試的心情。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 症狀常持續到成年

 
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暨早期療育特別門診主治醫師賴彥廷表示,一位四歲的小男生,因在幼稚園無法乖乖坐好上課,由母親帶至該院早期療育特別門診求診,經醫師評估,小孩除了過動外,注意力也有障礙,最後評估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。
 
賴彥廷醫師指出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是一種慢性疾病,在台灣估計有數十萬兒童與青少年有這個問題,而症狀常常持續到成年時期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包括注意力難以持續,過動和行為衝動等問題;診斷需靠父母與老師的觀察,還須專科醫師的臨床晤談及觀察,才能找出最適合孩子的療育計畫。

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確切原因目前仍無法確認,目前推測可能與遺傳基因,孕婦吸煙和懷孕時不當的藥物使用有關。

賴彥廷醫師指出,治療此症分成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。

非藥物治療包括行為療法:如好的行為給予適當獎勵;

心理治療:
年齡較大的兒童可與他們討論問題,教導如何處理他們的症狀;

家庭治療:教導家長理解和引導孩子的行為;

社會行為訓練;
支持團體:提供兒童和他們的父母社會支持網絡和教育等。

藥物治療則需由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給予。


由於此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,賴彥廷醫師建議家長應帶孩子就醫,透過家長與醫療團隊的合作,找出最適合孩子的療育計畫。


台灣新生報 / 作者戴聖峰 / 新竹報導

五個好習慣,讓專注力UP UP


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?聯絡簿三不五時就出現「上課不專心」評語
國內最大網站的討論交流區,一位母親憂心忡忡留言求助:「真的很頭痛,孩子不專心,老師交代的事情都聽不進去,東西丟三落四,連課本也可以念到不見……他不笨,就是不專心!」

日復一日,父母每天都在與孩子的注意力「爭寵」。親子間的專注力拉鋸戰,常在芝麻綠豆的生活細節中登場。面對這種家庭戰爭,許多研究與實務經驗均建議,家長得從生活型態開始檢視,思考是否家庭本身就充滿了「讓孩子無法專心」的因子。其實,要讓孩子成為「專心小天使」,你可以從五大專心好習慣開始起步。



好習慣一:充足的睡眠

二○○八年,《親子天下》曾針對三千多位國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,「沒睡飽」是孩子上課無法專心的頭號殺手。
台灣的中小學生,是亞洲睡眠最少的小孩。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黃玉書在二○○七年所公布的調查指出,台灣小六學生每天平均只睡七.九個小時,國中生平均睡七.五個小時,較國際平均值少半個小時,比大陸、日本的孩子都睡得少。
睡眠不足,首先受到傷害最大的,就是孩子的大腦。根據睡眠專家研究,睡眠對腦部有非常重要的機能,它可以恢復、修補腦部受傷的組織。而白天所吸收的資訊,也需要在睡眠中整理、儲存。

睡眠對孩子的學習如此重要,為什麼台灣的中小學生卻總是沒睡飽?分析原因,家庭作息不正常與學習過度,是孩子沒睡飽的兩大因素。

睡眠殺手一:家庭作息不正常
家庭原本應該是提供孩子穩定作息的地方,但台灣很多家庭卻是經常一團亂。心理師楊文麗長年協助專注力缺失的孩子,她發現有些孩子,因家裡經常吵架、衝突的氣氛,讓孩子無法專心。
在德國拿到心理諮商學位的楊文麗發現,歐洲父母往往在九點前,就提醒孩子準備上床睡覺,這樣夫妻在晚上才有足夠的獨處時光,但在台灣卻較少見。「當父母與孩子的生活有適度切割時,夫妻才有時間相處談心,孩子也才有足夠睡眠,」她觀察。

睡眠殺手二:過度學習
過度學習也是造成孩子沒睡飽、無法專注的原因之一。
台北縣一位明星國中的老師進行家庭訪談,發現許多學生放學後的生活幾乎都在補習班度過,一位國三學生形容自己的生活,「早上六點出門,起得比雞早;一天上課十小時,累得像狗。」
「當小孩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,已經腦力很疲倦、身體很疲乏,到安親班其實是拖著老命被逼著把功課寫完。寫功課永遠都不是快樂、主動的經驗,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指出。
楊文麗也說,為機械式抄寫或背誦而佔掉大部分時間,還因「多元學習」補一堆才藝的孩子,從早到晚的生活內涵都只有「學習」,雖然家長花了許多錢投資,得到的卻是疲憊不堪、學習興趣缺缺的小孩。




好習慣二:健康的飲食

腦細胞要有效率的與其他腦細胞形成神經迴路,有賴如信差般運送訊息的神經傳導物質。目前已發現的神經傳導物質有一百多種,原料絕大多數來自我們吃的食物,其中又以乙醯膽鹼、多巴胺、血清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,與專注力、記憶力、思考、認知的心智活動密切相關。
若想要維持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充足濃度,如何攝取富含製造或滋養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成分的食物,是重要環節。
許多營養專家均建議,「均衡飲食」是基本守則,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、維生素與礦物質等五大營養素,絕對不可偏廢。
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報告發現,早餐進食後十五分鐘,就有增強記憶力的表現。英國研究顯示,在上學前吃了早餐的孩子,遠比那些餓著肚子上學的孩子專注力更能集中。
台北醫學大學研究也發現,有吃早餐的學童在學業成績的表現,比沒吃早餐的學童來得好。
高蛋白質再加上含纖維質高的碳水化合物食物,是優質的早餐組合。
曾在國小規劃「健腦食譜」的營養師洪嫆真建議,孩子的早餐要避免甜食,屬多醣的全穀類食物,會比以精緻單醣為主的白麵粉製品要好,因為多醣類食物在人體消化比較緩慢,血糖不會大起大落,提供更長時間的腦力能量。



好習慣三:足夠的運動量

活動筋骨,對全身的新陳代謝非常重要。彙整德國許多學者研究成果的《專注力》一書提醒,多多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,只要孩子釋放出四成的身體能量,大腦就可得到二五%的血液,這對負責處理長期記憶的大腦皮層尤其重要。

許多父母誤以為「安靜」就等於「專心」,不斷要求愛動的小孩安靜下來;但事實上,不專心的孩子,常常需要將內在精力消耗掉,就可以繼續進行靜態工作。
「孩子是因為動不夠,所以靜不下來,」親職專家楊俐容提醒;就讀特教所,本身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秦育涵也發現,她每次只要跑跑跳跳或打完球後再坐下來念書,特別容易專心。
所以,《專注力》書中提醒家長,不妨以身作則,帶孩子從把握日常生活裡任何可活動筋骨的機會著手。如出去辦事儘量走路或騎腳踏車,或是與孩子一起從事一項可定期參與的體育活動,唯有「動得夠」,孩子才能「靜得下」。



好習慣四:遠離聲光的過度刺激

在這個多媒體聲光當道的時代,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強力殺手之一,就是多媒體的聲光刺激。長期沉浸在聲光刺激與一心多用的生活型態,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影響。
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從電視媒體的特性指出,很多小孩(看電視)可以很專注,但這種專注牽涉到的主動成分很低,基本上是我們受到環境刺激改變(例如螢幕上聲光刺激的改變)所引發的本能朝向反應(orientingresponse)
這跟動物聽到新的聲響,就會轉頭一樣,是本能反應而非主動控制。
連韻文說,基於時間的排擠作用,看愈多電視,其他活動的時間就愈少,用到「主動專注」的機會更形降低,這不利於腦功能發展

有鑑於此,法國政府最近禁止播映給三歲以下兒童看的電視節目。建議學齡前或學齡兒童,單獨看電視的時間要儘量縮短。



好習慣五:讓孩子自訂目標提升動機

曾擔任台北市國中小駐區心理師多年的楊文麗,非常重視「讓孩子自己走出生活節奏」,她用「時間表」與「生活清單」這兩項法寶,建立孩子的生活次序感。
「讓孩子自己訂目標很重要,因為目標會引導行為,」楊文麗自己有兩個小孩,姊弟倆幼稚園起,她就每天各給他們一張「時間表」,她只給方向,由他們來決定順序、規劃時間,做完後,自我檢核是否達成預定工作。
楊文麗說,一定要相信孩子,信任可以讓他們長出能力。
至於「生活清單」,她建議家長和親子討論後再決定規則,她發現到:「經過他們自己決定的事,效果會比較好。」孩子的「時間表」與「生活清單」執行成果,會經過自評、互評,當達成預定工作後,就會得到正向肯定。
秩序感與固定的生活節奏,讓家庭充滿足夠的安全與穩定感,是良好專注力的重要基石。孩子的生活架構愈穩定,生活節奏與步調愈清楚,就能產生愈強的安全感與方向感。
其實,很少有孩子「故意不專心」,大多只是「不知道如何專心」。良好的身教,勝過千言萬語,父母最後也別忘了提醒自己,要賞識孩子的每一個優點,讓正向教養的力量,滋養潛藏於心的專注種子。



(親子天下雜誌特刊2010年)     作者李佩芬

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

成熟男人必備的 3 種能力(親子天下32期)


你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嗎?
你和另一半的溝通是否充滿「刺激」與衝撞?
鄧惠文認為,成熟的親密關係的基本配備是─—情緒警示燈。


我認為一個成熟的男人,必須具備三種能力:一是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,這種男人了解自己的情緒,也能幫助別人了解他。二,成熟男人有獨立生活的能力。三,有和人親密分享的意願及能力:有些男人無法接受他人進入他的個人領域,另一半永遠像是被隔絕在厚重的城牆外。
—摘自《非常關係》
 
 
 
溝通能力不成熟的男人能使用的詞彙不多,情緒表達像小孩:媽媽回來了高興就哭,肚子餓也哭,無論什麼情緒都哭,讓人要一直猜,相處起來很痛苦。人相處時必須要能告訴別人你現在的內心狀態,就像情緒的紅綠燈。很多人會用情緒去撞別人,然後說:「你不會看車嗎?」人生很忙,小孩很忙、大人也很忙,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一直注意你的情緒。

獨立生活的能力指的是,不需要別人配合自己才能過日子。有些人喜歡把他一生的陰影都罩在伴侶頭上,然後要求另一半要負責照亮他的陰影。比如有些夫妻會這麼要求另一半:「你這樣我會沒有安全感,我從小就沒有安全感,因為我家人怎樣怎樣,所以你應該要怎樣怎樣。」

能不能親密分享也很重要,我們最討厭另一半莫名其妙的像一堵牆把自己關起來。親密分享的能力是在關係上有成熟感,讓人覺得舒服的能力。現代很多男人、甚至女人都沒有這個能力,因為從小都沒有人教我們認識與表達情緒,或表達後往往被責備和嚇阻。

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

可以贏、他不贏!西班牙跑者輸了比賽 贏來全球掌聲


社群編輯黃郁棋/特稿

西班牙跑者費南德茲安納亞(Iván Fernández Anaya)在2012年12月2日輸掉了一場比賽。該死!他明明能贏的,就在那名肯亞運動員穆太(Abel Mutai)在終點前10公尺停下腳步,將觀眾的警告聲當作歡呼、祝賀的時候,安納亞選擇提醒他、指引他跑到終點,最後自己輸掉了這場比賽。

這是一場舉辦在西班牙北部那瓦(Navarre)自治區的比賽,主辦單位在靠近終點大約10公尺的地方設置一個氣球拱門,作為頒獎地點;2012年倫敦奧運3000米障礙賽銅牌得主、來自肯亞的運動員穆太是比賽中盤的領先者,他跑過拱門時,誤以為自己已經越過了終點。

由於語言不通,儘管西班牙的觀眾不斷提醒穆太,他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的錯誤:終點還在前方10公尺處,他還沒跑完。此時,來自西班牙的運動員安納亞已經從後方追上,眼看就能輕易超越。

然而,安納亞並沒有這麼做。他選擇從後方推了穆太,並引導他跑向終點。「我根本不可能勝出,」安納亞在事後接受訪問時表示:「我只是做了我應該的事,他才是真正的第一名;如果他沒有看錯終點,我根本不可能追上他。」

雖然安納亞最後輸掉了這場比賽,但他提醒穆太繼續跑的畫面,已經傳到了全世界,讓許多人明白:很多時候,名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。



西班牙運動員Iván Fernández Anaya,輸了一場長跑比賽,卻贏得全世界的掌聲。

上個月,西班牙北部Navarra自治區的Burlada市舉行了一場長跑賽。2012倫敦奧運男子3000米障礙賽銅牌得主、肯亞運動員Abel Mutai一直領先,一直落後的Anaya無法追上,眼看Mutai即將就要到達終點,贏得比賽。

主辦方在接近終點的地方用氣球堆出一個拱門,作為頒獎地點。在整場比賽中一直領先的Mutai,誤將這個拱門視為終點,跑過這個拱門後便放慢腳步,開始向場邊的民眾揮手、­飛吻。不諳西班牙語的Mutai,並沒有意識到場邊人們的高呼,並不是恭賀他贏出,而是提醒他尚未衝線,而正在後面緊追的Anaya已經逼近。

此時,Anaya追上,但他沒有藉著Mutai的失誤直接衝線,而是從後推了推Mutai,提醒他繼續向前,仍不知就裏的Mutai,在Anaya的指示下再次跑起來。兩­人幾乎同時到達終點,但先跨過終點線的是Mutai。

Anaya的選擇,雖然使他失掉冠軍、落得第二名,但卻為他帶來鋪天蓋地的讚揚。一張Anaya在後為Mutai指路的照片在facebook瘋傳,Anaya讓賽的片段­也在YouTube得到不少like。

「我根本不可能贏出,」Anaya事後接受訪問時說:「我做了我該做的事。他才是名正言順的第一名。若他沒有看錯終點的位置,我根本追不上他。」

網民紛紛稱讚Anaya展現了「真正的體育精神」,但Anaya的教練、1995年世界馬拉松冠軍Martín Fiz,則覺得徒弟的決定難以理解。「Anaya的做法使他成了一個更好的人,但不是更好的運動員。要在運動員的角色中進步,就得勝出。」

Anaya自己也說,這次的比賽重要性不大;若是在世界賽或歐洲賽出現這種情況,他或會乘人之危,「但我也覺得,作出這樣的決定比贏出更值得驕傲。今時今日,運動場上、社­會上、政治上毫無原則可言,所以誠實的舉動總是會獲得讚賞。」

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

阿嬤坐過站 2司機聯手護送

 
乘客目睹 齊聲喊讚
 
〔自由時報記者張菁雅/台中報導〕台中市90歲老阿嬤搭乘彰化客運,忘記下車、錯過站,司機邱連發臨時聯絡對向司機余家隆接駁,老人家竟直接穿越馬路,險象環生;余家隆趕緊下車護送她過街,再將老阿嬤送達目的地,乘客目睹兩位司機的愛心接力,齊聲喊「讚」!



老阿嬤日前下午在中市南區和平里站,搭上邱連發駕駛的彰化客運52路班車,見她年老,邱連發一路留意著她,問了好幾次「阿嬤妳要去哪裡?」但都沒回應。公車開過北屯國小,多數乘客已下車,邱連發直覺不對勁,再問一次,阿嬤才說「要去大勇國小」,但已過了16站。
 
邱連發看見余家隆駕駛的班車出現在遠遠的另一頭,趕緊打電話給他「老余,在建成樂業路口站接一位老阿嬤,她錯過站了,要往回走」。


阿嬤下車時,余家隆的車已停在對面站牌,邱連發特別叮嚀︰「阿嬤慢慢走,要從路口過馬路喔!」不料,阿嬤一下車竟然直接就穿越馬路。

建成路是四線道,車流量多,等著接人的余家隆見狀心想︰「我的天!」馬上拉住手煞車,向乘客報備後,趕緊下車攙扶阿嬤過街、帶她上車。這一幕被乘客拍下,乘客說,前一車的邱連發,還打電話向余家隆確認︰「阿嬤有上你的車嗎?」兩人聯手出擊,令人叫好。


聯絡同事 對向接人
邱連發說,當時是離峰時段,阿嬤下車後如果錯過班車,要等50分鐘,天氣冷,不能讓阿嬤等那麼久,他才想到用最快的方式讓她坐上對向班車,整個過程約花5分鐘;余家隆則說,讓乘客安全上車並抵達目的地,是他的責任,也是應該做的,並沒有什麼了不起,還好當時只耽誤了車上乘客一點時間,幸好大家都能體諒。

彰化客運表示,邱連發為人熱心,曾主動幫老人家提東西下車,乘客對他的讚美不計其數,前年還獲台中市優良公車駕駛。

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

配合12年國教 老師必修5堂課

 
 
〔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/台中報導〕
十二年國教一百零三年上路,教育局考量屆時學生在沒有升學壓力下,學校老師勢必要有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課堂學習,設計國中教師必修五堂課,包括差異化教學、多元評量及輔導等課程,盼增加教師知能因應學生新學習時代。
 
教育局指出,目前各界關注十二年國教政策多較聚焦在學生升學方式變革,像是免試入學、超額比序及特色招生政策如何訂定等,但事實上,未來學生升學高中職方式改變後,等於沒有升學壓力,也衝擊老師教學現場,如何以新活化教學方式吸引學生,是學校老師一大挑戰。

教育局說,為讓老師及早因應,特別設計十二年國教中等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習課,有十二年國教理念與實施策略、有效教學策略、差異化教學策略、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、適性輔導作為等主題,協助老師充實專業知能。

教育局指出,五堂課共十八小時,屬全市中學教師的必修課,為不影響教師上課,將利用假日時間調訓各國中教師分梯次上課。

此外,教育局指出,各校未來整體課程規劃也將隨十二年國教啟動必須進行調整,將利用各式會議提醒學校及早因應,以設計符合學生新學習需求的課程及教學環境。


教師會:請教局慎選師資

台中市教師會理事長張旭政指出,認同教育局推動教師專業知能課程,協助老師因應十二年國教,但畢竟以往教學現場常有「考試引導教學」的疑慮,僅設五堂課的研習能否改變學校教師已成「慣性」的教學方式,令人存疑,他認為,教育局應規劃階段式的長期課程,協助老師逐漸充實教學能量。

張旭政另指出,以往曾參與過類似的教師知能研習課程,但結果是講師在台上口沫橫飛,但台下教師反應低迷,他也盼教育局慎選師資,規劃充實的課程,不能徒具形式,反而喪失課程美意。